情暖“星”房,助“星”成長——關愛孤獨癥兒童計劃項目階段性總結
發布日期:2023-12-14 瀏覽:次一、組織簡介與項目背景
“馨楓”青協是共青團蘇州科技大學37000cm威尼斯委員會下的大學生志愿者協會,2013年4月轉型社會組織,入駐公益園。2014年12月獲得姑蘇區青商會的公益認領。我們致力于敬老愛老、關愛特殊兒童、扶貧助殘、西部支教等多項公益活動,在團隊成員的努力下,也獲得了諸多成果。
二、項目背景及概況
孤獨癥兒童因缺乏與外界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稱作是“星星的孩子”。近年來,我國孤獨癥發病率也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樣呈上升趨勢。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我國孤獨癥兒童人數約占336.3萬,已居我國精神殘疾首位,約占60.66%。(此數據截至到為20年統計數據)群體數量很龐大但是他們卻沒有得到與此相匹配的社會關注度。
本項目重點對4~10歲孤獨癥的兒童進行三大基礎能力培養。
1、個人興趣特長培養:我們會提供豐富的特色課程培養興趣特長,作為學校機構教育的補充,評估并提高孩子們的各項綜合能力發展。
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考慮現實需求,切合日常實際生活需要,實際實踐和多媒體教學結合模擬真實生活家居環境,定期回顧檢測。
3、社會交際禮儀:接觸更多的人群,走出封閉世界學會與人交流,了解基本的社交規則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
三、項目內容和項目成效
項目主要內容分為“馨”游戲,“馨”習慣,“馨”手工,“馨”積木四大板塊
1、“馨”游戲:在活動中,志愿者們參與設計了多種運動性較強的趣味游戲,通過肌肉的充分活動讓孩子們的壓力得以緩解;著重培養強化了孩子們腦海中“規則”的概念,集體參與的游戲也大大增進了實踐團隊成員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2、“馨”習慣:通過播放動畫教學視頻,輔以實踐操作,給孩子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訓,包括洗手、刷牙、疊被子等基本技能。為了鞏固培訓效果,志愿者還會定時復習上節課的培訓內容,經過培訓,小朋友們的自理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3、“馨”手工和“馨”積木:都是項目中手工類特色課程,旨在培養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通過近幾年的經驗來看,孤獨癥兒童的癥狀有輕有重。并且在活動過程中也會碰到例如小朋友不配合以及操作過當的問題。有時候小朋友們的哭鬧不配合以及部分家長的不理解真的讓成員們志愿熱情飽受打擊,但是真正支持團隊一直走下去的,從來都并不是來自于老師以及同學們對于團隊的贊揚,而是一開始都不愛說話的小朋友們在活動過程中給予我們的一個很緊的擁抱,甚至有的小朋友會在活動結束之后和志愿者打招呼表示再見。每每這時團隊成員會想到他們當中可能真的有一批人的情況,會因為團隊的努力而有所改善。這也是支持著我們志愿者,陽光面對一切的一種力量!同時我們也會定期在校內舉行擺臺活動進行宣傳,對于此類活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此項目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關注到孤獨癥兒童這一類特殊群體。
四、組織體系和運營結構
首先是運營保障,我們部門由主席總管,各項目部下設一個部長主管運營,各部門之間的部員實行短周期流動制以及兼任制。保證能夠在短時間內培養起部員的實踐能力以及基礎學生工作能力。
資金支持能夠使我們更有余力地對活動進行多方位地拓展,而定期培訓、項目規劃以及志愿者管理有利于幫助我們提高志愿者素質。
五、社會影響。
近年來,團隊項目獲得省市級多項表彰,榮譽和獎勵是對項目和團隊的充分認可。其次是媒體宣傳情況,我們的一個協會的力量終歸有限,而有了媒體的宣傳,會讓更多的人關注甚至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社會志愿力量越強大,能夠被幫助的人就會越多。類似于“來自星星的孩子“的特殊群體也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前路漫漫亦燦燦,希望大家未來都能提高對孤獨癥兒童的關注,讓我們一起努力,給予每個來自星星的孩子溫暖與關愛,讓他們能夠從只屬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來,成為陽光底下祖國未來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