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黄色一级视频_99成人在线视频_色黄视频网站_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下一站

37000cm威尼斯|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教授風采 > 正文

蔣明鏡

姓名:蔣明鏡  職稱:教授  單位:道路橋梁與巖土工程系  教研室:巖土工程教研室   發布日期:2022-06-29   瀏覽:

     道路橋梁與巖土工程系
      職        稱:教授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電子郵箱:mingjing.jiang@mail.usts.edu.cn
      通訊地址:蘇州科技大學江楓校區37000cm威尼斯
個人概況

教育背景

2004.12~2006.01 英國諾丁漢大學  巖土力學  博士后

2003.02~2004.11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巖土力學  博士后

2000.08~2003.01 加拿大拉瓦勒大學 巖土工程  博士后

1993.09~1996.09 南京水利科學院  巖土工程專業 博士

1991.09~1993.07 河海大學  巖土工程專業 碩士(直接攻博)

1982.09~1986.07 河海大學  水工結構專業 學士

工作經歷

2020.07~至今  蘇州科技大學37000cm威尼斯  教授

2018.01~2021.12 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特聘教授

2006.03~至今  同濟大學土木學院  特聘教授

1996.09~2001.08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86.09~1991.08 江蘇農學院水利系(現揚州大學)講師

1998.10~2000.04 日本京都大學  特別研究員

1998.02~1998.09 日本大阪土質試驗研究所(現日本地域地盤環境研究所) 特別研究員

社會兼職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學部第七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2017

[2]《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編委,2015

[3]《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英文版特約榮譽編委,2014-2019

[4]《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特約編委,2014

[5]《巖土力學》編委,2012

[6]《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常務編委,2012

[7]《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編委,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方向常務編委,2011

[8]《山東大學學報》編委,2011

[9]《巖土工程學報》編委,2008;常務編委,2021

[10] 武漢大學水工巖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2015

[11] 四川大學巖土工程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2013

[12] 天津城建大學巖土工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學術成員,2013

[13]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2021

[14]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體物理數學模擬專業委員會委員,2018

[15] 水利學會巖土力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2011;副主任,2019

[16]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安全與防護分會常務理事,2011

[17] 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非飽和土與特殊土委員會副主任, 2011

[18]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2020

[19] 天津市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9

[20]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編委,2015

[21] Granular Matter 終身編委,2013

[22] 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 編委,2013

[23] Granular Matter 特邀主編,2010

[24]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FAC) 編委,2009

[25] 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協會TC105委員會(宏微觀巖土力學)副主席,2010

[2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s: From Micro to Macro (IS-Shanghai2010) 學術委員會主席,2010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

土力學

研究生課程

離散元計算方法

宏微觀土力學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 能源與環境巖土工程

[2] 宏微觀土力學與巖土工程數值分析方法

[3] 軟土地下工程與巖土邊坡工程

[4] 深海能源土(含可燃冰土體)工程

[5] 太空土(月球土壤等)工程

[6] 深部巖石/土工程

科研項目

[1] 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ZDYF2021SHFZ264,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水合物組合開采誘發地層災害的預測與防控,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主持;

[2]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9YFC0312304,深海泥質粉砂天然氣水合物礦體安全高效開采機理和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四:深海水合物礦體內含破碎、蠕變、相變的儲層描述方法與開發模型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參加;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1890911,深海土與結構的界面弱化理論及工程安全—課題一:深海土內結構演化與多過程耦合模型和計算理論,2019年1月-2023年12月,主持;

[4]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基金,SLDRCE19-A-06,深海能源土-井筒相互作用失穩機理與安全控制方法,2019/6-2022/12,主持;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深海水合物開采中能源土災變機理與控制理論,2017年1月-2021年12月(51639008),主持;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非飽和結構性黃土三維宏微觀本構理論研究,2016年1月-2019年12月 (51579178),主持;

[7]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基金,濕陷性黃土宏微觀本構理論研究,2014年1月-2016年12月 (SLDRCE14-A-04),主持;

[8] 歐共體項目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aff Exchanges, 2014年-2018年 (H2020-MSCA-RISE-2014),骨干成員、中方首席;

[9]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深部復合地層圍巖與TBM的相互作用機理及安全控制, 2014年-2019年 (2014CB046901),課題負責人;

[10]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模擬月壤靜力觸探機理的試驗與離散元分析研究, 2011年6月-2013年5月 (11XD1405200),主持;

[11] 973計劃項目: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高陡邊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與安全控制, 2011年11月-2016年8月 (2011CB013504),研究骨干;

[12] 歐共體項目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ff Exchange Scheme:Geohazards and geomechanics,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294976),骨干成員、中方首席;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復雜條件下月壤與探測器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2012年1月-2015年12月 (51179128),主持;

[14]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深海能源土的微觀本構理論及離散元數值仿真,2011年1月-2013年12月 (20100072110048),主持;

[15]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巖土力學與工程,2011年1月-2014年12月 (51025932),主持;

[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砂土的非共軸微觀機制與細宏觀數值仿真分析技術,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主持;

[17] 國家教育委員會留學回國人員基金,天然結構性土的離散元模擬技術,2008年-2010年,主持;

[18] 英國國家工程與自然科學研究基金,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工業加工過程中的應用,2007年,研究骨干;

[19]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大深度地下穿越工程與微擾動施工研究,2007年-2010年,研究骨干;

[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然結構性土的宏微觀本構理論及其靜力觸探機理研究,2006年-2009年,主持;

[21] 上海市科委,基于微觀本構理論的天然結構性土宏細觀數值分析技術,2006年-2008年,主持。

代表性論著

[1] Jiang M J* (蔣明鏡), Sun R H, Arroyo Marcos, et al. Salinity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ethane hydrate bearing sediments: A DEM investigation.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21, 133:104067.

[2] Jiang M J* (蔣明鏡), Zhang A, Shen Z F. Granular soils: from DEM simulation to constitutive modelling. Acta Geotechnica, 2020, 15(7): 1723-1744.

[3] Jiang M J* (蔣明鏡), Liu J, Shen Z F. DEM simulation of grain-coating type methane hydrate bearing sediments along various stress path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261, 105280.

[4] Jiang M J*(蔣明鏡), Shen Z F, Wu D. CFD-DEM simulation of submarine landslide triggered by seismic loading in methane hydrate rich zone. Landslides, 2018,15: 2227-2241.

[5] Jiang M J*(蔣明鏡), Sima J, Li L Q, et al.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e of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n-coaxiality of anisotropic granular materials using D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7, 41(2): 198-222.

[6] Jiang M J*(蔣明鏡), Li T, Cui Y J,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rtificially cemented clay with open structure: Cell and physical model analyse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7, 221: 133-142.

[7] Jiang M J*(蔣明鏡), Li T; Thornton C, et al. Wetting-induced collapse behavior of unsaturated and structural loess under biaxial tests using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7, 17(1): 06016010.

[8] Wang H N, Zeng G S, Utili S, Jiang M J(蔣明鏡), Wu L.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for deeply buried twin tunnels in viscoelastic r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17, 93: 13-29.

[9] Shen Z F, Jiang M J(蔣明鏡), Thornton C. DEM simulation of bonded granular material. Part I: contact model and application to cemented sand.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6, 75:192-209.

[10] Jiang M J(蔣明鏡), Jiang T, Crosta G B, et al. Modeling failure of jointed rock slope with two main joint sets using a novel DEM bond contact model.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93: 79-96.

[11] Zhao B D, Wang J F, Coop M R, Viggiani G, Jiang M J(蔣明鏡). An investigation of single sand particle fracture using X-ray micro-tomography. Géotechnique, 2015, 65(8): 625-641.

[12] Jiang M J(蔣明鏡), Shen Z F, Wang J F.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contact model for granulates incorporating rolling and twisting resistanc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5, 65: 147-163.

[13] Jiang M J(蔣明鏡), Zhang F G, Hu H J,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loess and remolded loess under triaxial test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4, 181: 249-260.

[14] Jiang M J(蔣明鏡), Zhu F Y, Liu F, et al. A bond contact model for methane hydrate bearing sediments with interparticle ce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4, 38(17): 1823-1854.

[15] Jiang M J(蔣明鏡), Yin Z Y. Influence of soil conditioning on ground deformation during longitudinal tunneling. Comptes Rendus Mecanique, 2014, 342(3): 189-197.

[16] Wang H.N, Utili S., Jiang M.J(蔣明鏡). An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the sequential excavation of axisymmetric lined tunnels in viscoelastic r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14, 68: 85-106.

[17] Jiang M J(蔣明鏡), Sun Y G, Li L Q, et al. Contact behavior of idealized granules bonded in two different interparticle distance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2, 55: 1-15.

[18] Jiang M J(蔣明鏡), Yin Z Y. Analysis of stress redistribution in soil and earth pressure on tunnel lining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2, 32: 251-259.

[19] Jiang M J(蔣明鏡), Yan H B, Zhu H H, Utili S. Modeling shear behavior and strain localization in cemented sands by two-dimensional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analys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1, 38(1): 14-29.

[20] Jiang M J(蔣明鏡), Yu H S, Leroueil 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capturing bonding effect in naturally microstructured sands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07, 69(6): 1158-1193.

[21] Jiang M J(蔣明鏡), Yu H S, Harris D. Bond rolling resistance and its effect on yielding of bonded granulates by DEM analy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06, 30(8): 723-761.

[22] Jiang M J(蔣明鏡), Yu H S, Harris D. 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of deep penetration in granular soi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06, 30(4): 335-361.

[23] Jiang M J(蔣明鏡), Yu H S, Harris D. A novel discrete model for granular material incorporating rolling resistance.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5, 32(5): 340-357.

[24] Jiang M J(蔣明鏡), Leroueil S, Konrad J M. Insight into shear strength functions of unsaturated granulates by DEM analysi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4, 31(6): 473-489.

[25] Jiang M J(蔣明鏡), Konrad J M, Leroueil S. An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homogeneous specimens for DEM studi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3, 30(7): 579-597.

[26] 蔣明鏡. 現代土力學研究的新視野—宏微觀土力學. 巖土工程學報, 2019, 41(2):60.

[27] 蔣明鏡,陳意茹,盧國文.一種實用型深海能源土多場耦合離散元數值方法[J]. 巖土工程學報, 2021, 43(08): 1391-1398.

[28] 蔣明鏡, 劉俊, 申志福. 裹覆型能源土力學特性真三軸試驗離散元數值分析.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19, 49(03): 153-164.

[29] 蔣明鏡, 劉俊, 周衛, 奚邦祿. 一個深海能源土彈塑性本構模型. 巖土力學, 2018, 39(4): 1153-1158.(EI收錄號:20183805826920)

[30] 蔣明鏡, 劉蔚, 孫亞, 張寧, 王華寧. 考慮環境劣化非貫通節理巖體直剪試驗DEM模擬. 巖土力學, 2017, 38(9): 2728-2736.

[31] 蔣明鏡, 奚邦祿, 申志福, 戴永生. 月壤水平開挖推剪阻力影響因素離散元數值分析. 巖土力學, 2016, 37(1): 229-236.

[32] 蔣明鏡, 周衛, 劉靜德, 李濤. 基于微觀力學機制的各向異性結構性砂土的本構模型研究. 巖土力學, 2016, 37(12): 3347-3355.

[33] 蔣明鏡, 方威, 司馬軍. 模擬巖石的平行粘結模型微觀參數標定.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 45(4): 50-56.

[34] 蔣明鏡, 陳賀. 含雙裂隙巖石裂紋演化機理的離散元數值分析. 巖土力學, 2014, 35(11): 3259-3268.

[35] 蔣明鏡, 白閏平, 劉靜德, 周雅萍. 巖石微觀顆粒接觸特性的試驗研究.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3, 32(6): 1121-1128.

[36] 蔣明鏡, 陳賀, 劉芳. 巖石微觀膠結模型及離散元數值仿真方法初探.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3, 32(1): 15-23.

[37] 蔣明鏡, 李立青, TJ-1模擬月壤的研制, 巖土工程學報, 2011, 33(2): 209-214.

[38] 申志福, 蔣明鏡, 朱方園, 胡海軍. 離散元微觀參數對砂土宏觀參數的影響. 西北地震學報, 2011, 33(S1): 160-165.

[39] 蔣明鏡, 王富周, 朱合華. 單粒組密砂剪切帶的直剪試驗離散元數值分析. 巖土力學, 2010, 31(01): 253-257+298.

[40] 蔣明鏡, 彭立才, 朱合華, 林奕禧, 黃良機. 珠海海積軟土剪切帶微觀結構試驗研究, 巖土力學, 2010, 7(31): 2017-2023.

[41] 胡海軍, 蔣明鏡, 趙濤, 彭建兵, 李紅. 制樣方法對重塑黃土單軸抗拉強度影響的初探. 巖土力學, 2009, 30(S2): 196-199.

[42] 蔣明鏡, 沈珠江, 邢素英, 徐錫榮. 結構性粘土研究綜述.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1999(01): 26-30+70.

[43] 蔣明鏡, 沈珠江, 趙魁芝, Hongo, 赤井俊文, 陳國華. 結構性黃土濕陷性指標室內測定方法的探討. 水利水運科學研究, 1999(01): 65-71.

[44] 蔣明鏡, 沈珠江. 飽和軟土的彈塑性大變形有限元平面固結分析. 河海大學學報, 1998, 26(1): 73-77.

[45] 蔣明鏡, 沈珠江. 考慮剪脹的線性軟化柱孔擴張問題.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1997, (6): 550-557.

[46] 蔣明鏡, 沈珠江. 結構性粘土試樣人工制備方法研究. 水利學報, 1997, 1: 56-61.

[47] 蔣明鏡, 沈珠江. 考慮剪脹的彈脆塑性軟化柱形孔擴張問題. 河海大學學報, 1996, (4): 65-72.

[48] 蔣明鏡, 沈珠江. 巖土類軟化材料的柱形孔擴張統一解問題. 巖土力學, 1996, (1): 1-8.

[49] 蔣明鏡, 沈珠江. 考慮材料應變軟化的柱形孔擴張問題. 巖土工程學報, 1995, 17(4): 10-19.

橫向服務

[1] 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南海研究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課題,21-HN-ZD-02-05,自然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瓊東南盆地海底地質災害風險評估與成果研討評價,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主持;

[2] 模擬火星****研制,北京****研究所,2018年5月28日-2019年11月1日,主持;

[3] XX-3模擬月壤*****測試,北京****研究所,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主持;

[4] 著陸*****土質檢測和改良,北京****研究所,2013年3月25日-2014年3月25日,主持;

[5] 日本新日制鐵公司:組合墻土壓力技術研究, 2011年6月-2014年5月(20110603009),主持;

[6] 模擬月壤********研制 北京****研究所,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主持;

[7] 模擬月壤******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研究所,2010年3月-12月,主持;

[8] 模樣階段沖擊試驗***測試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研究所,2010年7月-12月,主持;

[9] 模擬月壤******測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研究所,2009年,主持。

獎勵榮譽

[1] 全球學者庫網站公布的全球頂尖10萬科學家,2021;

[2] 美國斯坦福大學公布的全球前2%杰出科學家,2020;

[3] 中國高被引學者(愛思唯爾發布),2019、2020、2021;

[4] 第22講黃文熙講座主講人之一(國內巖土界最高榮譽),2019;

[5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

[6]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4;

[7]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014;

[8]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9;

[9] 巴渝學者計劃講座教授,2020;

[10]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011;

[11] 陜西省首屆百人計劃入選者,2010 ;

[12]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入選者,2006;

[13] 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005(后放棄);

[14] 河南省交通運輸科學技術一等獎:砂土非共軸微觀機理的宏細觀數值分析及工程應用,2015(2015-JTYS-10-R01/15)(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號:9412015Y1401,排名3/20);

[15]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土體的微觀本構理論及其應用(排名第一名),2009(2009-064);

[16] 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三等獎,水利部,2005.08。



 



上一篇:田石柱

下一篇:姜朋明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