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黄色一级视频_99成人在线视频_色黄视频网站_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下一站

37000cm威尼斯|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教授風采 > 正文

方有珍

姓名:方有珍  職稱:教授  單位:建筑工程系  教研室:混凝土結構教研室   發布日期:2022-06-29   瀏覽:

     建筑工程系
      職        稱:教授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電子郵箱:fyz72@mail.usts.edu.cn
      通訊地址:蘇州高新區濱河路1701號
個人概況

教育背景

2002.09~2007.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專業 博士

1996.09~1999.06  甘肅工業大學 結構工程專業  碩士

1992.09~1996.06  甘肅工業大學 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 本科

工作經歷

2012.08~至今 蘇州科技大學 37000cm威尼斯 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012.08~2013.08   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學院 環境與土木工程系 訪問學者

2007.05~2012.08     蘇州科技學院 37000cm威尼斯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06.08~2007.05     蘭州理工大學  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2002.01~2006.08     蘭州理工大學 建筑工程系  講師

1999.07~2001.12     甘肅工業大學 建筑工程系  助教

社會兼職

· 國家科技部專家庫成員

· 國家自然基金委函審專家庫成員

· 國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專家庫成員

·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專家委員會委員

· 山東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和河北省科技廳專家庫成員

· 擔任《Structures》、《Engineering Structures》、《建筑結構學報》、《土木工程學報》、《工程力學》、《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振動與沖擊》、《應用基礎與工程學報》、《實驗力學》、《建筑鋼結構進展》、《防災減災工程學報》、《應用力學學報》、《工業建筑》、《世界地震工程》、《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安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版)》、《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審稿人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

· 混凝土設計原理

研究生課程

· 高等混凝土理論

· 鋼筋混凝土非線性有限元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PEC部分外包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

部分自復位結構體系

開孔鋼板部分約束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

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性能

結構體系加固改造

科研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PEC柱-鋼梁框架裝配開孔鋼板約束混凝土組合墻結構體系抗震行為與震損機理研究,2022.01-2025.12. 主持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卷邊PEC柱-鋼梁部分自復位連接框架結構體系抗震機理與設計對策, 2015.01-2018.12. 主持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PEC柱-鋼梁組合框架倒塌機理與設計方法,2011.01-2013.12. 主持

· 江蘇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PEC柱-鋼梁框架內置開孔鋼板約束混凝土組合墻結構體系研發,2019.01-2021.12. 主持

· 江蘇省教育廳“六大人才高峰”項目:新型減震自復位機構的研發,2017.01-2019.12. 主持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博士創新基金:新型PEC柱-鋼梁連接性能與設計方法,2009.01-2011.12. 主持

代表性論著

[1] 方有珍,顧強,申林.半剛接鋼框架(柱弱軸)-內填剪力墻結構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08,28(2),入選2013年度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2] 方有珍,顧強,郁銀全,申林.半剛接鋼框架-內填剪力墻結構滯回性能的數值模擬,工程力學,2008,25(4);

[3] 方有珍,何若全,申林,顧強.半剛接鋼框架(柱弱軸)-內填剪力墻結構滯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建筑結構學報,2008,28(2);

[4] 方有珍,蔡益燕,顧強,何若全.半剛接鋼框架(柱弱軸)——內填剪力墻結構塑性機構分析 ,工程力學,2010,27(2);

[5] 方有珍,邵永健,孫國華,王磊.梁骨料混凝土-型鋼組合梁彎曲性能的數值模擬,工程力學,2010,27(10);

[6] 方有珍,陸佳,馬吉,孫國華.薄壁鋼板組合PEC柱(強軸)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12,45(4),入選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7]  方有珍,顧強,申林,馬吉,陸佳.薄板混凝土組合PEC柱(弱軸)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12,33(4),入選2016年和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建筑結構學報》2012-2016高引用論文;

[8] 楊文俠,方有珍(通訊),顧強,孫國華,馬吉.薄壁鋼板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試驗研究,工程力學,2012,29(8),入選2014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9] 方有珍,陸承鐸,馬吉,曲延全,孫國華.新型卷邊鋼板組合截面PEC柱(弱軸)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13,46(1),入選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10] 方有珍,馬吉,陸承鐸,曲延全,申林.新型卷邊鋼板組合截面PEC柱(強軸)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工程力學,2013,30(3),入選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工程力學》2012-2017和2013-2018高引用論文;

[11] 馬吉,方有珍(通訊),陸承鐸,韓昌標,孫國華.薄鋼板PEC柱-鋼梁端板對拉螺栓連接滯回性能試驗研究,工程力學,2013,30(6),入選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12] 方有珍,顧強,姚江峰,馬吉,孫國華.新型卷邊鋼板組合PEC柱-鋼梁中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14,47(7),入選2017年“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13] 方有珍,顧強,孫國華,包張君,鈕榮斌.部分外包混凝土組合柱-鋼梁T形連接件連接框架層間抗震機理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15,36(12);

[14] 方有珍,楊彬,鈕榮斌,孫國華.新型PEC柱-鋼梁端板連接組合框架層間抗震機理試驗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5,47(6);

[15] 方有珍,趙凱,陳赟,楊永龍,孫國華.新型PEC柱-鋼梁中節點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復位連接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16,49(4);

[16] 方有珍,馬雪玉,耿蘇齊,金晶,汪逸萍.摩擦耗能部分自復位連接組合框架邊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工程科學與技術(原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7,49(3);

[17] 方有珍,戴雅萍,王辰宇,趙宏康,楊彬.薄鋼板PEC柱-削弱截面鋼梁框架層間抗震試驗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7,52(4);

[18] 方有珍,紀杰,蔡姍姍,陳軍,孫國華.PEC柱(弱軸)–削弱截面鋼梁端板連接組合框架抗震試驗研究,工程科學與技術(原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8,50(6);

[19] 方有珍,徐曉光,孫國華,符興國.T形件螺栓連接卷邊PEC柱–鋼梁組合框架結構抗震試驗研究,應用基礎與工程學報,2019,27(5);

[20] 方有珍,季云,陳軍,孫國華.摩擦部分自復位連接組合框架層間抗震修復性試驗研究,工程科學與技術(原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9,51(6);

[21] 方有珍,黃志豪,張志成,孫國華.有限長度預拉桿部分自復位PEC柱組合框架中間層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21,42(4)。

授權專利

· 方有珍,陳赟,顧天雄,一種用于高強構件力學性能試驗的自平衡加載架,發明專利ZL 201410365854.X,2017年9月19日

橫向服務

· 蘇州五嘉晨建筑工業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項目:“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架空鋼筋綁扎新型連接抗震性能試驗”, 2021.07-2023.07

· 昆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委托科研項目:“裝配式套筒連接混凝土剪力墻抗震試驗”, 2021.03-2023.03

· 蘇州市柯利達建筑裝飾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項目:“蘇州新區科技城清華大學科技園裝飾掛板性能檢測”, 2019.01-2020.07

· 東南大學委托科研項目:“鋁合金剪力墻板抗震性能試驗”, 2019.01-2020.07

· 蘇州市啟迪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項目:“裝配式剪力墻連接和疊合剪力墻結構性能試驗”, 2017.01-2019.07

· 蘇州市建筑研究院委托科研項目:“楓橋產業園6號樓承載型BRB螺栓連接性能試驗檢測”, 2018.01-2019.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委托科研項目(國家電網重大課題):“Q690鋼管構件的承載力及強度折減的試驗研究及數值分析”, 2010.01-2012.07

· 蘇州市啟迪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項目:“單層超高大跨重載工業建筑結構體系及其關鍵技術研究的試驗”, 2010.01-2011.07

2主/參編標準

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T/CECS 719—2020),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

獎勵榮譽

學術榮譽

· 2016年獲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

· 2014年獲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

· 2010年獲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

· 2011年獲蘇州科技學院首屆“青年教師標兵(科研類)”稱號

· 2007年獲蘇州市緊缺高層次人才稱號

科研獎勵

· 2019年獲《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優秀論文三等獎

· 2017年和2018年獲《工程力學》2012-2017和2013-2018高引用論文

· 2017年5篇論文入選“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 2016年獲《建筑結構學報》2012-2016高引用論文

· 2016年1篇論文入選“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 2014年1篇論文入選“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 2013年1篇論文入選“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 2011年獲江蘇省教育廳“首批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出國研修”項目資助

· 2009年獲蘇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名第3)

· 2004年獲甘肅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名第3)

· 2003年獲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排名第3)

教學獎勵

· 2017年蘇州科技大學“優秀教師”

· 2015年獲蘇州科技學院首屆“交通銀行獎教金”

· 2010年獲首屆“寒山獎教金”

其他獎勵

· 2020年獲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優秀審稿專家

· 2018和2019年獲《建筑結構學報》優秀審稿專家


 



上一篇:唐柏鑒

下一篇:孫國華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